——2013年全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報告解讀
“前段時間,我在深圳見到了中興公司老總侯為貴。他今年71歲,掌管的企業資產千億元,利潤百億元。聊天時他講,他坐飛機從來不坐頭等艙,出差很少住酒店,一般都住企業。”
2013年1月10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全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在提及降本增效時表示:“我們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怕是要跟侯為貴比一比,下決心嚴控三公經費,帶頭降本增效,不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花。”
前不久召開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上,王勇已談過相關內容。之所以屢屢提及類似話題,既是對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出臺八項規定的再度回應,也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
王勇在這次會議上所做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到,2012年1-11月,全國國資委系統監管企業(以下簡稱全國國企)累計實現營收3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利潤1.7萬億元,同比下降6.9%。國有企業繼2008年全年利潤下降25.2%之后再次出現利潤負增長。2012年,包括央企在內的全國國企普遍遇到了利潤增長困難的局面。其中,央企利潤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地方國企中,除天津、上海、四川、貴州、重慶、寧夏、西藏、新疆8省區外,其他地區國企均出現不同程度利潤下滑。
而就在2011年,全國國企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2011年1-11月,全國國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0.8萬億元,同比增長23.9%;實現凈利潤1.4萬億元,同比增長10.5%;上繳稅金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6%。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發展勢頭急轉直下,考問部分國企持續發展能力的同時,也將國有企業推向了進一步改革的風口浪尖。
多年來,尤其是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以來,國有企業經歷了較長時期的高速發展,使得一些地方和企業存在重發展、輕改革的傾向,對突破改革重點難點問題有畏難情緒。換句話說,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足。“這一問題,并非國有企業的專利,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多個層面都存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而目前正是國有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較好時機。”
在認真分析嚴峻形勢后,報告提出,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要立足全局,突出重點,力爭在一些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有所突破”。
突破之一:探索進一步改革
報告提到,2013年國務院國資委將研究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在總結國有企業改革實踐基礎上,提出下一步改革的總體目標、基本路徑、具體措施。王勇在會上表示,目前國務院國資委已成立了以他本人和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共同牽頭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組,進行改革方案設計。
面對臺下的各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以及新疆建設兵團國資委的主要負責人,王勇表示:“要鼓勵基層和企業大膽探索、勇于探索,允許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措施,力爭在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上取得突破、積累經驗,推動面上改革不斷深化。”
與會的地方國資委主要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完成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既是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也是全國國資委系統的共同責任。
實際上,2012年,已經有地方在國企改革層面進行了積極主動的探索。2012年,廣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遼寧對主業突出、經營穩定的企業,經濟增加值指標考核權重由10%提高到了40%;上海、天津等地對監管企業開展分類監管、分類考核。這些舉措,在某些方面已經走到了央企前面,為其他地方國企監管和央企監管積累了寶貴經驗。
因此,國務院國資委決定,會議結束后將向與會者發放意見表,對各地國企改革的實踐進行系統梳理,總結各地經驗、教訓,為全國國企改革提供突破口。王勇透露,國務院國資委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后,可能在2013年上半年推出全國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文件。
突破之二:建立外董工作指南
2012年12月28日,鞍鋼董事會正式成立。至此,央企的董事會試點企業增加到51家,接近央企總量的一半。
與此同時,地方國有企業的董事會建設進程也在逐步加快。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就向山東、海南、內蒙古國資委推薦了27名外部董事。
然而,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并無成熟模式可供借鑒,因此在探索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外董履職不到位,企業對外董工作支持不夠等。在總結2012年某些國企出現的重大失誤教訓時,王勇就認為,一部分是由于“一把手說了算”的問題還在一些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即外董不到位,一部分是因為外董水平不足,無法有效發揮監督制衡作用。
王勇提醒說:“有的企業對待內部干部工作積極性很高,對待外董就沒那么重視。實際上,外董的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制度探索工作的成敗。”
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國資委決定,2012年,國資系統要加大建設規范化董事會力度,完善外部董事選聘、培訓、評價機制,嚴格董事履職責任,健全董事會運作機制。
針對外董履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國務院國資委將著手編制《外董工作指南》,對外董在各個環節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細化。王勇舉例稱:“比如在投資決策之前的風險分析過程中,企業要提供哪幾項材料都要明文規定。如果提供的材料不充分,外董可以拒絕討論。選人、用人的環節不規范,外董也可以拒絕討論。”
這樣一來,一方面能較好地避免某些外董因理論水平很高而實操經驗不足被企業主導者蒙蔽,真正體現外董的作用;另一方面,外董要為自己的表決承擔相應的責任,包括經濟和法律責任,表現不合格會被淘汰。
突破之三:廠辦大集體改革全面啟動
2012年,在黑龍江國資委的大力推動下,駐黑央企的“三供一業”移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并啟動了全省廠辦大集體改革。對此,王勇表示感謝:“地方上為此承受了很大壓力,也為全國的工作探索了經驗。”
正如王勇所說,央企是經濟領域的“野戰軍”,但本身沒有一噸資源、一寸土地。只有依靠與地方的緊密合作,在地方生根發芽,才能茁壯成長。
作為中央重點關注的改革突破點,廠辦大集體改革的呼聲已持續多年,但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2013年,在財政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國務院國資委將全面啟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報告要求,各地要認真做好組織實施,多方籌措改革成本,積極穩妥推進。
報告同時建議,一定要做好所在地央企廠辦大集體改革政策的銜接和協調工作,即與地方國企保持一致。對于可能會引發的穩定等問題,王勇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我們要敢于面對熱點,不回避矛盾。”
實際上,對于國企發展而言,這不失為一大發展機遇。國有企業可以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卸下沉重的社會負擔,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
此外,本刊還總結出會議報告中兩大關鍵詞,以饗讀者。
關鍵詞之一:整體上市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國資委系統監管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53家,占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38.5%;市值合計13.71萬億元,已占A股總市值的51.4%。2012年則有8家控股公司在境內外上市,17家控股上市公司實施增發或配股,4家企業主營業務整體改制上市工作順利推進。
早在2007年,國務院國資委就提出了央企整體上市計劃。但時至今日,僅有中國南車(601766,股吧)、中國北車(601299,股吧)等寥寥數家企業真正實現了整體上市,整體上市的地方國有企業更是鳳毛麟角。
因此,報告中再次提到,2013年要積極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不斷深化公司制和多元投資主體股份制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實現整體改制上市或主營業務整體上市,提高國有資本流動性,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關鍵詞之二:國資監管大格局
2012年,各地普遍加大了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的工作力度,各級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浙江、廣西、湖南三省(區)全部地市單獨設立了國資委,且均為政府直屬特設機構。繼湖北、山東頒布省級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監督條例后,遼寧、江西等地全面啟動了地方國資監管法規的制定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14個省級國資委的監管覆蓋面比2011年有所擴大。其中,廣西、內蒙古等地將金融企業納入監管范圍,湖北、深圳等地將文化、科技企業納入監管范圍。至此,半數以上的省(區、市)國資委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覆蓋面超過90%。
僅從這一角度而言,地方國資監管走在了中央的前面。
此外,許多地方建立了指導監督工作重大問題協調機制,著力解決機構性質、編制和職能等問題。大部分地方都制定了指導監督實施辦法,指導減負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各地還開展了監管企業戶數清理,地方監管企業名錄庫基本成型。全國國有企業月報動態監測范圍從地市擴大到縣級,初步實現全覆蓋。
為加強全國國資委系統之間的學習交流,2012年有13位來自地方國資委和國有企業的干部到國務院國資委機關掛職鍛煉。廣西、山西、西藏、河北、浙江等地與央企之間互派掛職干部103人。各地還打破地域界限,積極開展“外引內聯”,推動監管企業與中央企業、省內外企業間的合作。2012年共有15個省(區、市)與中央企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對接活動。
(本文章摘自《國企》雜志。)